首页你我中文网 > 宋风[精校版]

宋风[精校版] 第310节

作者:戒念
“各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以为此刻能够停止兵戈对大宋最为有利!我大宋通过这次北伐已经达到了收复燕云的目标,如果继续向北……臣即使不通军事,但也明白越是向北,前方的补给越是困难,而此刻辽国的精兵都还集中在北方,现在辽国大定府应该已经知道析津府被攻克的消息,估计前段时间调兵南下的话因该已经到了大定府的周边,这次北伐想要克以全功恐怕会有风险莫测!”司马光站出来说道。
司马光说完之后看了王静辉一眼,从眼神上看司马光对王静辉不主张继续深入战争是很赞赏的,但是却没有勇气把自己的真实看法明确的表达出来,这也让司马光非常看低。王静辉的脸皮则比以前厚多了:“你以为我能够向你一样啊!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名流之一,你要是直接提出被贬换个位置也就罢了,但是要是我开这个口,赵顼一个脸色不对,说不得我就再也别想跨进福宁殿的门了!”
司马光说完后,王安石和文彦博都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表示赞同司马光的意见——这几个人里面若说谁最有骨气,恐怕还是非司马光莫属!
第四百一十三章 清单
“这位仁兄是很有风骨,不过有风骨也必须留得住自己的有用之身才可以啊!”王静辉在心中暗暗叹道,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他对司马光的作为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很不以为然的,尽管他们之间有过很多次合作,尤其是在税法上的通力合作是他们之间都建立了相当的交情,可是司马光的固执和保守同样让王静辉极为恼火。
不过要是说回来,能够让王静辉打心眼儿里面佩服的,无非便是王安石和司马光了——他们对自己的理想都很执著,为了理想他们可以牺牲掉自己的前途和声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毕竟层次低的人就算牺牲也没有他们这么大,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又开始爱惜羽毛不肯置自己于险境。不过相对而言司马光对自己的前途并不看重,而王安石因为是当世治《老子》的名家,对于权术斗争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会注重保护自己,但却可以牺牲自己的名声为新法开路。
针对这两个人不同的特点,王静辉也非常有针对性的和他们两人展开过种种合作——税法上利用司马光的强悍态度来给大宋统治高层施压;新法上借用王安石的名头来给新法拾缺补遗重新推倒重来。正是有了这样的布局,王静辉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实力来影响甚至是推动大宋向前发展。
不过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司马光,王静辉对这两个人佩服归佩服,让他去学这两个人的作为他是不会去的,毕竟他可没有这两个人雄厚的资本,而且两者之间的地位和立场又有着千差万别,他们三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打算,而王静辉更多的时候是从这两个人之间相互调和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没有绝对把握来说服皇帝或者没有真正察觉皇帝的真实意图之前,王静辉是不想把自己的意图完整的暴露在皇帝和其他大臣面前的,尽管他在这里隐讳的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但并不代表他不会“见风使舵”来顺和皇帝和大臣的意思——只要这个牺牲不会让大宋根基受到严重打击,他并不介意大宋在必要的时候走一些弯路,就如同他可以容忍王安石并不完善的新法条文直接投入试行一样——政治需要进退,王静辉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已经对“政治”这门特殊的职业有着一些本能上的认识了,这也会促使他更加成熟起来,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哪怕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反复!
王静辉对司马光的态度并不在意,他在意的皇帝赵顼对是否继续进兵燕云的态度,尤其是在司马光明确表态之后,皇帝赵顼的脸上依然没有露出比如皱眉或是点头的表情,这让王静辉心中略微感到有些烦躁的同时,也为皇帝赵顼真正成为一个帝王所应有的成熟表现而略微感到有些宽心。
应该说皇帝赵顼成长为一个成熟帝王的过程和王静辉逐渐在政治上的成熟基本上是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也许太上皇赵曙如果一直健康的活着成为大宋的皇帝,那王静辉也不见得会有今天的影响力来推动大宋的发展,正是因为皇帝赵顼的继位才使得这个年轻的皇帝能够容忍一个同龄人,并且是亦师亦友的驸马在他执政的时候做出种种比较出格的事情,要是换做英宗赵曙就未必能够容得下王静辉这么“放肆”了。
近十年来大宋通过一系列的对外战争早就了一大批年轻得志的将领,除了“护驾之功”之外便是军功最大,不断的有人升官这着实很是刺激了大宋的官僚阶级中某些有野心的人,这个时候说要停战岂不是断了人家的快速升官途径?
对于这种想法的官员,王静辉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不过在收复燕云的问题上,大宋统治高层心中都明白王静辉建策当居首功,其余人等不过是顺势而做罢了。至于挡了别人的升官之路,王静辉可不这么想——辽国已经虚弱到如此地步了,根本无法再对大宋构成威胁,之所以还要留着它不过是当大宋的挡箭牌罢了。今后大宋只要在比较宽裕的情况下随时都可以找个理由向辽国发兵进行第二次北伐战争,这样一来反而会使更多的人因此升官,何乐而不为?!
“是战是和完全取决于朕的意志?!”皇帝赵顼对司马光的话倒是没有多大的反应,估计今天他选择在这里面见群臣也是早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像司马光这样的大臣是绝对反对继续对辽国进兵的,尤其是在王静辉的“将辽国变成大宋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屏障”这一说法的支持下,恐怕更是坚定了他想要阻止大宋继续进兵。而且这一论调在大宋统治高层中间还是相当有影响力的,至少现在的王安石和文彦博以无声的态度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也多少反应了他们对这一论调的支持。
“好!好!好!”皇帝赵顼笑着说道,皇帝赵顼已经三十岁出头了,在坐上皇位这几年也是为大宋富强而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他以前崇拜的汉武帝,但是大宋的现实条件也不得不使他先放下自己心中的狂想而脚踏实地的做些实事。王静辉的这一句话倒是有些让他多少找到一个做帝王应有的自信,一记马屁拍得无影无踪不着痕迹,倒是深合他的心意,心中不禁畅快了许多。
“其实朕今天召见几位爱卿就是为了谈谈宋辽之间是该如何收场而已,朕亦觉得驸马当初认为继续保留辽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昨夜朕又仔细看了看辽国的地图,辽国面积这么大是朕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以前看地图的时候也没有觉得什么,但是现在大宋所收复的燕云地区不过才占了辽国连十分之一的面积都没有!想想辽国这么大,若是我们一鼓作气把契丹人给打垮了,搞不好明天便会有什么阻卜部或是其他什么部落取而代之白白拣了大宋的便宜,过不了几年恐怕就算不会形成又一个辽国,但是当个西夏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留着辽国对大宋不会构成威胁,还可以制约其他部落的发展,这对大宋不会有坏处,当然也不会刨除辽国会励精图治以求东山再起,但是有了燕云在手,加上我大宋兵强马壮,待到其有所转机的时候再度出手继续削弱辽国,这样对大宋虽然麻烦一些,但不失为一个稳定北方平衡的好办法!”王安石说道。
“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辽国国内将会有不少其治下的部落反叛,光是平定这些叛乱也足够契丹人忙上很长时间,能否平定这些叛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文彦博在一旁说道。
“不错!这是战是和皆在我大宋一念之间,朕虽然想平灭了辽国,但却恐为后世埋下祸根,所以不得不忍下来放契丹人一马。各位爱卿对未来有何想法但说无妨!”皇帝赵顼笑着说道。
“臣以为可先将囚禁的辽国常驻大宋的使节耶律金贵放回辽国,让他来转达大宋的求和之意,现在辽国内部空虚已无能力再战,想必辽主耶律洪基必然会应下我大宋所提出的要求。”王安石上前说道。
“在处理辽国的问题上,臣以为还需要软硬兼施才是最好的方法!”王静辉笑着说道:“如果现在把耶律金贵放回去说不好会助长辽国统治高层的妄想,这样反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说不定会促使辽国统治高层将北方的三十多万契丹精兵南下,这就对我大宋非常不利了!臣的建议是让北伐大军能够试探性的攻击辽国腹地,使其内部因此乱上一阵,然后通过耶律金贵来转达大宋的‘和平意愿’!”
“如果北伐军队再向北进发的话,那里地域就会变得非常开阔,而且能够威胁辽国的有地位的都城也只有大定府了,如果要是这么做的话……”文彦博话说到一半又闭上了自己的嘴巴。
“文大人说的非常有理,如果照这么发展那就成了‘灭辽’而非恐吓了!不过大宋的北伐军队又不是只有杨崇岳的中路军和王顺的西路君,圣上和各位大人难道忘记了来州和锦州的十万东路跨海登陆作战部队了么?他们完全有能力承担这件任务,毕竟他们所要做出的只是一个姿态而已,又非真实的进攻。不过跨海登陆作战部队还是有其局限性,如果枢密院能够让西路军的定西军组成一个完整的军团,再配以足够的补给从长城出发在西方做出威胁大定府的动作,那样必然会使辽国服软,可以乖乖的坐到谈判桌前来和我们老实的进行谈判签订城下之盟!”王静辉笑着说道。
听完王静辉的话后,所有的人心中都是暗自有些苦笑——战后宋辽谈判的事情还真需要驸马出手不可,连这样的方法都能够想得出来,他们可是没有这种打算的,看来驸很可能是要在谈判中狠狠的敲上辽国一笔。驸马商人的本色在他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尽管士林中对此有着很多的说法,但是王静辉本人却并不在乎——为己牟利不过是小道,为国为民牟利那才是一个君子的最大目标,再说有魏征和唐太宗的故事在那里做了佐证,谁还能够在大义面前辩驳的过他,以至于大宋统治高层以前比较反感的奴隶贸易在王静辉的影响下也变成削弱敌国潜力的最佳办法。
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的吕大防和西路军的王顺在接到命令后立刻按照计划行事,因为距离上的原因,王顺离得虽近,但他集合完自己手中的兵力并且带足补给后出发,在地图上反而还差了吕大防一筹,况且同属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的无心所率领的特种部队早就开始展开对辽国腹地的掠夺,对辽国大定府已经隐隐造成威胁了。
现在辽国的主力已经到了大定府附近,虽然摸不透大宋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到底有多少人,但辽国的统治高层已经开始稳定下来——只要这三十多万部队在大定府周边,加上一些城防士兵来拱卫首都,相信就是大宋的主力来到这里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无心所率领的特种部队也是因为辽国主力南下而感到了压力倍增,前段时间在攻击路线设计上,已经开始向南方画弧了。
由于中路军已经控制了长城以南的地区,这样一来中路军最东边的部队已经离来州不远了,甚至可以为来州的大宋军队进行补给。这次北伐战争中,东路军虽然没有攻破像大同府和析津府这样的举足轻重的城池,但是锦州和来州对大定府的威胁更大。辽军在燕云形成溃败之后,有相当多的辽军涌向来州,但却被吕大防打了一个突袭,弄得辽军草木皆兵,这也使得辽国统治高层得知来州也同锦州一样被宋军所攻占,这是令大定府的契丹权贵们极为震惊的事情,一时间“宋军陆路攻辽说”又占了上风。
辽军自从知道锦州被宋军所攻占后,就一直想着把这里的宋军赶回去,不过苦于自己军队还在北方,要赶过来还需要时间。就在辽军南返的时候,无心的特种部队已经在辽国腹地如同一阵旋风一般刮过,除了稍微大一些的城池他们无法攻破之外,辽国乡村城镇都是他们的攻击目标。一开始的时候他们也可以通过化妆等手段,骗过辽军守城士兵,然后再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来占领一些不是很大的小城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辽国境内的小城池都得到了消息,契丹人立刻提高了警惕,使无心的特种部队再也无法利用这个漏洞来施展突袭战术了。
东路军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虽然在战功上没有西路军和中路军那么辉煌,但是战利品却是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两支方面军的,因为他们直接在辽国腹地登陆,除了在来州获得了许氏预存给他们的补给之外,最大的收获便是劫了锦州。他们所在的战场是辽国的腹地,这里也是近百年没有遭受战争的洗礼,生活安定,除了辽国官府横征暴敛一些之外,其财富还是非常可观的。也正是因为辽国官府对其治下的百姓横征暴敛,才使得无心的特种部队收获极为丰厚,战斗效率也是提高了一个档次。
在每次收缴战利品的时候只需要把辽国官府的库藏一开便了事,吕大防给无心配备的兵员完全成为特种部队的专属运输车队,他们的任务便是将最重要的物品护送回来州交给大宋船队处理即可。而特种部队在没攻克一个地方的时候,财物全部掠走,还顺手查抄了大量契丹富户的家产,能够带走的东西统统带走,如果碰上了大宗的粮食无法及时转运回来州的话,那除去能够带走和充当军粮之外,他们会把辽国粮仓中剩下的粮食全部发放给当地的百姓,做一回劫富济贫的侠盗。林林总总算起来,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所收获的战利品已经到达了一个非常惊人的地步,如果把这些战利品数字统计一下,对辽国统治高层来说也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了。
大宋所有军队在开拔前,其各路主将都曾得到过一份内容显得非常诡秘的清单——上面交代的一些东西是他们必须得到的,并且在攻占某地之后如何获取这些财富也都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在王静辉所领导的大宋情报局时代,尽管其制度和手段有些地方还显得非常稚嫩,但是由于驸马极为“贪财”的特点,大宋情报局已经就辽国境内的贵族、富豪都编制成册。对于王静辉来说他们都是大宋的移动金库,他没有忘记他是如何发家的,当年那个契丹马商的豪富到现在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许现在以他的所掌握的财产可能是当初那个马商的十倍甚至是百倍,但是契丹人利用其地利连纵西夏对大宋的牲口贸易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来发财,直到现在他心中也没有忘怀。
不仅仅是契丹人和其他游牧民族的财产,大宋要上去收敛,就是少数汉人的财产也是处于这个清单之上的——他们或是他们家族的历史是非常有问题的,并且其家族在当地为虎作伥欺压百姓的人也都要在这个时候付出自己的代价。大宋对辽国发动战争前期策划非常精密,在战争的帷幕下,对这些富户进行掠夺从战争开始打响的哪一天起便悄悄的进行着,对此各路将领也是正一眼,装做看不见。
第四百一十四章 做戏
在宋军掌握长城以内之后,跨海登陆作战部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再也不怕因为后勤问题而导致自己陷入窘境了。以往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所有的退路都在海上,所以根本不敢太过深入辽境,在确定自己从陆路也可以获得充足的补给后,在得到加强补充人员后的跨海登陆作战部队开始全线向西进行攻击前进,而辽国的主力部队南下也是冲着锦州而来,双方之间终于围绕着锦州开始了一场大战。
无心的特种部队在接到情报局的情报后便立刻北返,并且在半道上不断的伏击辽军,这也为锦州做好充分的时间准备。在吕大防将火炮装在船上后,杨崇岳也使用了这种办法来武装自己的内河船队,并且在桑干河渡河战役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大宋水军以此改造了船只,在一艘船的两侧各安装了十门火炮。
如果王静辉看到这样的改造火炮战船的话,那他一定会联想到十九世纪中期鸦片战争中的英国舰队,当然这种改造战船也只是临时举措,所安置的火炮自然不会达到英国舰队一侧四五十门火炮这么夸张。
不过这种临时战船在锦州战役中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共有三艘这样的战船出现在锦州外海,再加上吕大防原先留在船上的五门火炮,三十五门火炮齐射的威力使得正在攻城当中的辽军上下惊恐不已,在南门和北门攻击的辽军一时间损失惨重,尤其是比较扎眼的辽军将领,更是阵亡多人。
在锦州大战的时候,无心的特种部队并没有进入城中来参与防守作战,在吕大防给他扩充到一万人的规模后,他们靠着劫掠全部都变成了骑兵,若是进了城来参与防守作战的话,那将会大大抵消他们的作用,还不若留在城外当一支奇兵来抓住战机给予辽兵以重创来的划算。
吕大防在接到大宋枢密院的最新命令后,便又再次趁着辽军主力还未达到锦州的时候增添了兵力,守城士兵已经到了五万之多,各种战备物资准备妥当,并且可以在火炮战船的掩护下从东门直接得到来自海上的补给。枢密院给他们的命令是坚决守住锦州和来州——这两个城市此时的政治意义愈发凸现出来,只要宋军占领这两座城池,契丹人的主力就不会安心南下,而且只要这两座城池不被攻占,那大宋依然就占着上风,在和谈的时候就不会让契丹人生出什么非分之想。
辽军三十万主力除了十万来继续增强大定府的防守力量的同时,剩下的二十万全部都朝锦州气势汹汹的扑了过来。对于宋军来说比较有利的是锦州城背靠大海,临近港口东面城墙根本摆不开阵势,所以辽军攻城的话也只有从南、西、北三面攻城,而就近有火炮的支援,所以其防守重点全都在西面城墙上了。
这段时间吕大防也没有闲着,他将城内的百姓全部发动起来为宋军挖护城河,修正城墙,普通百姓所能够得到的便是粮食等实物补贴,并且在前锋发现辽军踪迹的时候,准许城内百姓可以自由离开,宋军对他们的去留也不会太为难——不过有一条便是契丹人却是绝对不可以离开,他们和先前攻占锦州所俘虏的契丹士兵能够被运回大宋的都已经运回大宋,城内的契丹人除了城内原有的契丹人之外,剩下的都是无心他们特种部队四处俘虏来的。
由于无心的存在,东路跨海登陆作战部队所过之地比蝗虫还要干净,如果情况可以允许的话,那人也可以算作是战利品之一,当然这里指的是契丹人——王静辉和他的弟子们都不是杀人狂,对于战争也是非常无可奈何的,这种民族仇恨一旦种下其结局只有其中一个彻底倒下才算了结。他们劫掠人口不是为了屠杀,而是借着王静辉的奴隶生意将这些俘虏充作大宋基础建设的免费劳工,当然只要这些俘虏不是像“擒生军”那样最大恶极的角色,他们都会在服完一定时间的劳役之后获得自由——这种自由是他们全部被打散分布在南方或是南洋的村镇之中,绝对不会给他们以聚集的可能性。
王静辉当年就想过如何该让一个民族彻底消失的问题,除了屠杀之外自然还有同化一途,不过这两条路他都不是很满意。契丹人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异常强大的辽国,恐怕在中国历史上能够与之相比的也只有蒙古人建立的蒙元和女真人建立的金国,这么一个强大的民族到了王静辉所生活的千年后世之后,五十六个民族中却没有“契丹族”这么一说——他们完全都消失了,和党项人一样,他们所创造的文字、财富等一切文明都彻底的消失了。
王静辉对这些著名的民族变迁了解的并不是很多,只知道历史上女真人强大起来建立金国之后,契丹人在军事上受到大宋和金国的南北夹击,整个帝国开始崩溃被人灭朝,一部分契丹人西迁到了西域建立了西辽,也曾繁荣一时,不过最后还是被蒙元所灭。蒙元那套屠杀政策在这个时候肯定是行不通的,就算行得通王静辉也不愿意使用,且不说什么有干天和之说,就是想想他也不愿意落得一个屠夫之名。
最后只有借着战争中产生大量俘虏来为大宋进行基础建设这个当口,王静辉才慢慢意识到这样做同样也可以达到彻底消除一个民族的目的。蒙元当时屠杀消灭人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人口少,无法同化别的民族所致,但是大宋却没有这个缺点,只要把这些俘虏分散开来,在这个时代国家和民族的概念还并不是很根深蒂固的时候,这样做确实是一条以最短时间抹杀一个民族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