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你我中文网 > 宋风[精校版]

宋风[精校版] 第317节

作者:戒念
这么多人当中,也就司马光心中并不想打仗,当然他希望大宋能够灭掉辽国这个百年宿敌,不过直觉上却让他感到这么做恐怕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王静辉在去年的北伐宋辽战争中一直主张收复燕云即可,反对直接灭掉辽国,司马光在刚才也是仔细的考虑了一番先前王静辉不主张灭掉辽国的一些见解。司马光从刚才王静辉的表情上判断出驸马是绝对不愿意在这个时候出兵灭辽的,尽管这个机会看起来是那么的诱人,多年的相处让司马光对王静辉心中多少产生了一些阴影,当然这种阴影不是负面的,而是在于他惊叹王静辉的才华和长远的目光,大宋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局面,驸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在是居功首位。
随着司马光的话,所有人这个时候才注意到王静辉,刚才的气氛对于大宋君臣来说是比较热烈的,不过司马光的话倒是起到了一盆凉水的作用,让福宁殿安静了许多。
“爱卿有何看法!”皇帝赵顼笑着问道。
“在下想请郭大人指教,若是我大宋再次出兵辽国,契丹人若是不与我大宋交战,放弃大定府北迁,在茫茫草原之中和我大宋作战,我大宋有几成胜算?!我大宋该出兵多少才可以达到绝对的胜算?这些士兵所需要的补给有多少?北方能否完全承担下来?能不能保证将辽国君臣一网打尽?……”王静辉向郭逵问了一连串的问题。到现在在场所有人基本上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王静辉对辽国的态度如何了——驸马反对在这个时候灭辽。
王静辉的一连串问题把郭逵这个身经百战的将军都给问倒了,一时半会还没有反应过来,到最后才有些赧然的说道:“这些事情自然会有办法解决……”
王静辉听后摇摇头说道:“郭大人,兵者国之大事,既然要主战就必须把事情想清楚,连自己都无法说服,更不要想着去说服别人了。须知战令一下,几万大宋儿郎就要奔赴北疆,他们的命运可都是由我们这些人来决定的,我们也必须为他们的生命和他们家人而负责,请圣上和各位大人三思!”
郭逵听后脸上一红,嘴里面想要说些什么,但却又无法表达。郭逵地位虽然在大宋统治高层中比较尴尬,但是他可是太上皇当年的非常看重的将领,当年王静辉也是为了避免郭逵命运坎坷才在适当的时候拉了他一把。
“在下想请教介甫先生和君实先生!我大宋想要消化长城以南的领土需要多少时间?这‘消化’指的是我大宋是否要对新占领的燕云地区移民?还有城防关隘布置是否都到位?交通地理是否了如指掌?那里的百姓是否真的心向我大宋,是否真的安居乐业?……”王静辉放下正在脸红的郭逵,转而向司马光和王安石提出了一串问题。
“驸马所说的这些朝廷都没有做,若是如驸马所说的那样全部都办到的话,也许我大宋可能需要十年之功才可以完成!”司马光回答道。
“相信圣上和各位大臣都看过许多辽国相关情报,应该知道就是作为辽国的国都大定府,其规模也不过是我大宋一个中等城市的样子。在下没有到过燕云地区,不过从情报上以此可以推测可以得出新并入我大宋版图的燕云地区,那些所谓的辽国的大城市也不过就是带着城墙的大镇而已,人口数量不足五万在大宋有何资格称‘城’?!”王静辉说道。
“驸马这是何意?”王安石问道。
“这也就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可以看出新收复的燕云地区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燕云地区的人口若是参照河北诸路的现状来推测的话,臣以为那里人口至少可以翻上一倍!至于人心所向的问题,各位大臣想必通过以前的情报心中也明白,燕云地区的汉人在心理上对我大宋还是比较陌生的,毕竟大宋立朝百年来对那里的影响非常小,而契丹人却统治那里的时间长达百年,两相对比可知熟优熟劣!所以臣以为在燕云地区,朝廷还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兵灭辽,不说成功与否,单就是时机也选择的也不是很好!”王静辉说道。
听了王静辉的话后,福宁殿中众人都默不作声了,在军事上大宋实在是太顺利的,但是除了打仗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大宋都没有去做,甚至都没有想到去做。
“臣以为大宋的疆域不在大小,但是朝廷在保卫国家不受外敌侵入的前提下,首先要想到的是治下百姓的生活水平,让治下的百姓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儿童可以读书,百姓都可以安居乐业,否则纵使疆域再大,百姓生活困苦又有何用,不过是建立在海滩上的一座用沙子筑起来的城堡罢了,海水上来一冲便荡然无存!”王静辉沉声说道。
国家疆域不在大小,只要能够保证国家不受外辱,统治者首先必须先想到自己的百姓生活怎么样,这样才能够长久的保持自己的统治,至少王静辉是这么看的。他不是哲学家、政治家,他心中的想法还非常朴素、非常原始,连一个体系都没有,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太平盛世”的理解。他不是腐儒要迎合上位者的口味,尽管他也要拍马屁,但是这种马屁绝对无关大局。
王静辉热爱这片土地,在这里生活的时间越长,他就越不允许历史上的一些悲惨的事情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生。大宋不是契丹人、阻卜人、女真人甚至是后世的蒙古人的牧场,这些游牧民族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只有杀戮而没有休养生息的概念。他的脸皮很厚,可以顶住天下士林的非议公开使用奴隶;他的脸皮很薄——他没有后世历史学家那样把成吉思汗这个搞得中国十室九空的屠夫厚颜当成自己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是蒙古人的英雄,不是汉人的英雄,开历史倒车的人就算一帮无耻文人再怎么美化也还是一个屠夫。
“臣以为驸马言之有理,圣上已经雄才伟略完成太祖太宗的遗愿,恢复了汉唐故土,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治理好天下百姓,能够让百姓生活的更好才是治国之道!”司马光上前说道。
皇帝赵顼听后微微笑了笑说道:“朕就知道驸马是一定会反对灭辽的,不过朕还是希望能够希望不会听到这些,可惜爱卿还是站出来反对了。既然爱卿说得这么有理有据,没有人可以驳倒你,朕也就不会有在这个时候出兵灭辽的想法了,但是朕希望你还是能够想出一个办法,给辽国雪上加霜的办法来继续削弱辽国的实力,朕知道爱卿是有很多办法的!”
第四百二十三章 抽血
王静辉犹豫了一番后躬身说道:“圣上,其实辽国面临天灾,即便我们不做些什么,契丹人也是难逃此劫。不过臣以为下一步我大宋所要针对辽国旱灾所做与落井下石恰恰相反,我们要援助契丹人!”
王静辉的话让所有的人都楞了半天,君臣众人都怀疑刚才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出了什么毛病,小王驸马说要援助契丹人?这真是天大的笑话!在这里的人谁不知道小王驸马对付那些游牧民族的狠招是一个接一个,唯恐对方死的不够快,就算对方被打趴下了,还要想着做人肉包子去卖点钱回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居然现在说要援助契丹人,这哪里能够让大宋君臣不感到惊讶的?!
“只要有人的土地都会有国家来统治,圣上及各位大臣应该认识到辽国对于稳定北方局势的重要性,既然我大宋的实力还不足以在灭掉辽国后有效的接收它的统治疆域,为何不帮助辽国维持它的统治而稳定我大宋的北部边疆的安全呢?!”王静辉说道。
“契丹人狼子野心,它的存在便是对我大宋最大的威胁!”郭逵说道。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郭大人此言差已!我大宋人、契丹人、党项人和阻卜人有或是女直人之间都有些什么区别呢?我大宋是真正的农业文明典范,有着雄厚的国力基础和人力上的优势,若是爆发战争的话完全可以借此优势充分调动来对抗外辱,只要朝廷用人得当自保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契丹人次之,辽国有一定的农业基础,政治制度也是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结合了汉人的政治制度和草原部落制度;而党项人再次之,他们的政治制度仅在完善阶段,而农业基础也是非常薄弱,社会构成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游牧民族的基础上;而阻卜人和女直人则是纯粹的草原游牧文明。”
“这和对我大宋威胁有何干系?”
“‘越野蛮,则破坏力更大!’”王静辉说道:“辽国和西夏若是战争打到自己负担不起的时候,他们会为了保证自己完好的家底而停战谈判,可以接受俘虏成为我大宋的奴隶,甚至可以接受割地赔款,就是在他们恢复元气之后想要再次发动战争,他们也会仔细衡量一下是否值得;但是像阻卜人和女直人这样游牧民族,他们除了牲畜、帐篷等少量的生活物资之外什么都没有,只要战争不利便全族迁移,等到恢复元气的时候再回来掠夺,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抢得一点是一点。郭大人,您征战一生,可认为这里面哪个更容易对付一些呢?!”
“越野蛮,破坏力就越大!”这句话福宁殿中的众人都很熟悉,这正是王静辉数年前便已经提及到的,而这几年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也差不多应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正是因为阻卜人对辽国的战争,才使得辽国元气大伤,要不然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难度不知道要大上多少。而大宋的重要贸易伙伴高丽也被女直人迎头痛击,不仅鸭绿江东岸的土地没有得到,就连其西京也在女直人的威胁之下了,高丽北方群山之中到处都活跃着女直人的小股骑兵,只要高丽商队胆敢出来,必遭到抢劫,高丽和辽国的联系已经彻底被女直人给割断了,甚至向大宋提出高丽使者乘坐大宋船只或是走陆路到辽国协商其北部女直人的问题。
大宋不是没有受到游牧民族的直接攻击过,不过很幸运的是唯一一次阻卜人犯境还碰上驻守河套平原的定西军,被打的再也不敢犯境——定西军是大宋军队中公认的最凶狠的军队,也许在“黄金部队”诞生后,这支“马匪”部队的战斗力未必是大宋军中最强的,但是它的作战风格对于对手来说却是最为恐惧的——看看现在的辽国的西京道和与河套平原接壤的上京道五百里范围内的情况便可以清楚了,那是真正的寸草不留。在定西军的打击下阻卜人根本不敢对河套平原有任何指望,在阻卜人部落中,定西军将领王顺活脱脱一个吃人恶魔在人间的代言人。
虽然大宋一战便将阻卜人对河套平原的贪念给打没了,但是大宋所有的军队都有定西军这么高的战斗力么?显然枢密院和中书省的大佬们都很清楚宋军真是的战斗力到底还处在一个怎么样的水平上,而定西军基本上是被小王驸马弟子所控制,整个治军思想和练兵方式都是体现了小王驸马的意志,就看看那些从定西军中“轮换培训”后的宋军就可以知道,这支部队在草原上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大宋统治高层对定西军以前还是有很多的想法的,而王静辉以实际行动打消了朝廷对定西军的担心,现在的定西军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王静辉心目中的“草原作战部队培养学校”。通过“轮换”的办法稀释了原李清时代“泼喜军”的班底,而且也很好的将这支部队的作战风格和传统保留了下来。
这三四年来来,前后有近十万从各地抽调的禁军在定西军序列中服役过,这些军队在一段时间后除了必要保留在定西军替换泼喜军时代的班底之外,有很大一部分又回到了中央禁军序列中来。这次宋辽战争中,杨崇岳率领的中路军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这些从定西军中“培训”后的军队构成的,并且他们在战斗中体现了自己的战斗力。
王静辉的问题郭逵无法正面回答,说实在的他在军中第一线打过不少仗,除了镇压过国内的小规模起义之外,剩下的都是在西北渡过的,最近十几年来更是在汴都开封枢密院中任职,已经脱离军队很长时间了。不过这并不妨碍郭逵对王静辉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判断,根据他的经验,西夏可能要比辽国更加难对付一些——辽国和大宋达成襢渊之盟后,除了小动作不断,到还大体遵守了双方的协定没有爆发过大的冲突,而反观西夏则像牛皮糖一样纠缠大宋,无论战争胜负,最多一年西北肯定是烽火连天,几十年来从来就没有消停过,就算他是一个将领,但是也可以轻松的算出大宋在西夏身上从宋仁宗时代开始到熙宁年间灭夏这段时间中,大宋花在西北战场上的钱至少也是十亿贯以上!西夏对大宋的破坏力确实是在辽国之上!
大宋在对西夏的作战费用可以达到十几亿贯,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郭逵曾经记得三四年前王静辉有过一道奏章,应该是西夏覆灭之后所上呈的一道奏章,在这道奏章中小王驸马就曾经大致估算过大宋对西夏数十年来累计所花费的军费数额。大宋在和西夏纠缠不断的那段时间中,大宋朝廷在战争爆发年份中,每年都要在原有基础的军费开支之上再添三千万贯的西北专用军费,这么多年累计下来说是十亿贯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了,而大宋在对辽国中所花费的军费绝对不会有这么多!
“也许是因为地理的原因,我大宋自立国以来基本上都没有和游牧民族打过什么仗,所以无从估计是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更厉害还是单纯的草原游牧民族战斗力更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游牧民族社会生活结构非常简单,整个部落基本上可以说是全民皆兵,打不过就可以举族迁移到别的地方,待到强大的时候再回来掠夺,这种特性也就决定了其危害远比契丹人所建立的辽国要危险的多!”王静辉不愿意看到郭逵为难,在怎么说郭逵和他的关系也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密切的,没有必要逼得郭逵太过尴尬。
“辽国的存在可以使得大宋周边的草原疆域至少也还算有个统属,尽管契丹人的控制范围非常有限,还和阻卜人大战过一场,无力对阻卜人构成威胁。不过留下辽国可以牵制阻卜人和女直人,让它成为大宋的盾牌来承受草原民族的进攻和掠夺,而我大宋只需要在北方经营好自己的防御战线,并且有直接威胁到辽国安全的实力就足够让契丹人不敢打我大宋的注意了。当我大宋完全消化北方燕云十六州,并且具有一举消灭契丹人继承其控制疆域威压所有草原部落的时候,我大宋灭辽也不迟!”王静辉把自己的设想完整的说了出来。
“灭辽是肯定的,不过却不是在现在!”王静辉心中早就对此有过很长时间的盘算,毕竟大宋的力量还远不能够在击败辽国的同时还能够继承辽国留下的遗产,毕竟辽国的统治疆域实在是太大了,以大宋的水平就算再发展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够有实力做到这一步——击败甚至是覆灭辽国对大宋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想要继承辽国的遗产对大宋来说是基本不可能的!
说白了在大宋没有人比王静辉对领土疆域有着更强的欲望,就连皇帝赵顼也比不上他,看看现在大宋的领土面积和后世中国相比差的实在是太远,但是他心中更加清楚的是,如何将现有的疆域消化干净,变成大宋永远不会分割的领土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些地方由于其地位和资源对大宋十分重要的话,他也会提前下手去经营——麻逸岛就是个例子。不过像麻逸岛这样能够让王静辉和大宋统治高层动心的并不多,而且这种强行经营所需要的成本也是极高的,若不是大宋手上有着数十万的奴隶,王静辉也不敢拿大宋人的性命来强行开发麻逸岛和南洋。
“圣上、诸位大人,我大宋承平百年,百年来为了某些需要必须粉饰太平,不过这样一来同样也会造成百姓的厌战情绪。从治平二年到现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大宋主动向西夏和辽国发动过数次战争,规模都已经超过三四十万,而这次北伐辽国更是动用了兵将六十万之多,速战之下百姓在胜利的刺激下不会有什么怨言,若是再这么长时间的发动战争这对大宋的稳定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兵者,国之大事。但凡主动发动战争必须是朝廷有不得不发动战争的立足点——灭夏是为了平定西北之乱,节省朝廷财政收入以稳定我大宋变法需要;北伐燕云除了为了完成太祖太宗的遗志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取得防守的地势,使得我大宋北方不在契丹人的战争威胁之下。”
王静辉停了停继续说道:“对西夏和辽国的这几次战争是我大宋不得不为之,否则我大宋处于敌国的武力威胁之下,如何能够在国内为变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近十年来我大宋通过战争所获得的领土面积几乎相当于我大宋原有疆域的三分之一,外敌基本上已经被肃清,已经达到了我们当初发动战争的目的,摆在大宋面前的是如何完整的消化好这些土地,使之能够真正的为我大宋所用。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获得土地和资源,在于以后能够使用这些土地和资源来壮大我大宋的国力,使我大宋百姓受益,若只是为了单纯的泄愤,那样发动战争大可不必!”
在王静辉看来,大宋君臣现在发动战争灭辽主要是为了泄愤洗刷耻辱,而大宋现在的能力占领这么多土地已经是极限了,再向北对大宋来说毫无益处,那里的资源不是大宋所能够利用的,而且在那里众多游牧民族的夹缝之中也未必能够顺利立足,到时候大小战争不断不又成了另外一个西北了么?以大宋的实际控制能力,长城一线已是极限,而抢占西夏已经造成了西北人口密度明显不足了——大宋人口到现在虽然很可能超过了一亿,但是相对于这个时代的交通水平和通信手段,人口数量相对于国土面积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矛盾。王静辉记得元蒙崩溃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凭着几百万人口就想控制横跨欧亚大陆如此大面积的领土,造成了其统治根基的动摇,就算换做今天的大宋人口数量若是想统治这么大区域的疆域也是照样会崩溃,可见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有着很深的联系,尤其是在这个通信和交通并不发达的时代,要是放在千年以后的后世还可以,但是现在是极为勉强的事情。
“那爱卿以为我们该如何援助契丹人渡过难关呢?!”显然王静辉的话已经基本说服了福宁殿中的众位支持战争的大臣,皇帝赵顼也非常认可王静辉的判断,现在如果王静辉再出招压制辽国的话,搞不好辽国自己就完蛋了,援助辽国可以暂时稳定辽国,对北方的游牧民族形成震慑,充当大宋北方的屏障。
“贸易!辽国立国一百七十年,家底不应该这么薄,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官库中应该有大量的黄金、白银,大宋在大定府的情报网络也产生过类似的怀疑,不过不能够得到准确的证实罢了。我大宋可以通过开放贸易,恢复正常的贸易关系,准许向辽国出口粮食,以帮助他们压下灾害对辽国的影响。当然出口粮食的数量也要注意,必须首先保证我大宋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而且对辽国也不能出口的太多,既不要让契丹人饿死也不能让他们吃饱,紧紧的勒住他们的脖子使其无法恢复国力,只要保证他们在北方的存在就足够了!从贸易中所榨取的黄金、白银可以充实我大宋官库储备,为我大宋下一步金融改制做好充分的准备!”王静辉说道。
“近年来大宋虽然也有灾害时常发生,不过由于道路修缮完好,加之海运辅助所以各地缺粮不显,再加上南洋粮食大量进入大宋,粮食储备充足。唯一可虑的是这粮食出口数量的多少实在难以把握,到底出口多少才算可以呢?”司马光问道。
“虽然宋辽战争对大宋在辽国的情报网络破坏的比较大,但是情报网络还是比较完善可以继续运作的。就以大定府的情报网络发回的情报为准,一旦辽国粮荒有所缓解,就立刻大幅减少粮食供给,防止其囤积粮食。同时在以后的贸易当中对粮食贸易也要严格控制,辽国失去燕云之后,每年对粮食的需求将会产生极大的缺口,换句话说没有足够的粮食他们也无力发动战争——他们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抢了就跑的游牧民族了。利用粮食勒紧他们的脖子,控制其国力的恢复,通过粮食和其他商品贸易让契丹人把他们在立国一百七十年所积累的所有黄金白银全部都给吐出来,用以给我大宋经济输血,也可保证我大宋经济的平稳运转!”王静辉冷冷的说道。
第四百二十四章 留学生
要想让大宋经济最大限度的摆脱发展的限制,除了大宋人观念和社会风气上的改变之外,最容易的便是在一定政策上的变化,而“金融”改革这个概念被提出来后,是最容易让大宋统治高层接受的,毕竟观念上的变革是最为困难和花费时间的,唯有曲线救国让大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反过来影响社会观念的变化。